市场恶性竞争也加剧了行业乱象。比如,一些译者或机构以更低价格将项目转包给在校学生,一些非正规的小作坊甚至喊出“千字25元”的“跳水价”。不良竞争,导致大量翻译作品粗制滥造,“因为质量不高、销量不好,所以翻译的价格就更低。翻译价格低导致人才进一步流失,形成恶性循环。”给国内一家著名出版社“打过工”的小曹,曾是外交学院英语系的学生,由于待遇太低,他毕业后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武波也透露,在他教过的学生里,大约只有三成最后走上专业翻译道路。
专家表示,好的翻译人才相当于是外来语的“过滤器”与“转化器”,人才都流失了,过滤与转化的功能弱化甚至缺失,自然就会导致“零翻译”的大量出现。
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洋葱”阅读编辑部主任助理都帮森介绍,“正规出版物应该参照《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要求,遵循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而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有相关规定,‘零翻译’、中英文夹杂都是不允许的。”但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尽管规范详尽,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没有体现到纸面上。”
解
兼收并蓄不能简单拿来
加强引导提高翻译门槛
“外来语滥用不是中国独有,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后发展国家都比较普遍。”王刚毅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对外来语的吸纳、汉化,正是汉语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拒绝外来语,也不能滥用外来语。”
业内人士介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如“激光”“坦克”等外来语,汉化后通俗易懂;如“X光”“B超”等一些字母词因简洁明了而被广泛使用;如“电脑”“鼠标”等一些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意译词,已成为汉语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但是,兼收并蓄只能在继承上创新、在保持上吸收,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夏吉宣则相信,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国人的文化自信会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而增长,到时,外来语泛滥现象将逐步“退潮”,甚至恢复成汉语表述。比如一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伊妹儿”,现在都改用“电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