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表示:“中国重蹈苏联覆辙的威胁只在1986年出现过一次。当时的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很相似。两国知识精英都曾向往西方,如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的生活方式。经过1986年和1989年两次震惊舆论的事件后,中国精英阶层迈出了具有决定性的两步,这是苏联未能走出的。第一步即所谓的1986—1989年‘体制停滞’。第二步则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开始选择走市场化改革的道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中国”中心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不受重蹈苏联覆辙威胁的原因有二:第一,得益于对苏联经验教训的认真研究;第二,中国的改革从经济入手,而并非像苏联一样从政治入手。“两国的历史起点大致相同。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更合理的道路——政治权力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实行一党制,以及维护经济稳定并实施经济改革。
因此,曾经存在的体系并未被动摇。苏联的改革从政治体系入手,苏共失去领导地位后,国家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两个几乎同时开始改革的国家却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彼得罗夫斯基在对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时表示,苏联的军事和社会支出负担沉重,而中国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不要忘记,对军工综合体的支出几乎占苏联经济总量的75%,而社会负担也很沉重。这种情况却完全没有在中国出现。中国并未积极参与军备竞赛,而且现在才刚刚建立起完整的免费医疗、教育和养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