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加坡领导人的“大国平衡”战略思维又是有倾向、分梯次的。他们更放心地看待美国和日本在本地区的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作用却持不确定的态度。于是,新加坡明确支持“美国的外交姿态”“向重视亚太的方向调整”,并且在这一调整中甘愿积极扮演“准盟友”角色,也并不相信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可能性有中国、韩国担心的那样大。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在他刚刚出版的新书《李光耀:一个大师对中国、美国和全世界的深思》中提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而言会不会像1945年时的美国那般无害?”的问题。李光耀接着说,“新加坡就不放心,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者越南大概也不太肯定”;亚洲很多中小国家都对中国可能有意重拾“帝国地位”感到不安,担心本国被当作“附属国”。
新加坡从来都不缺战略思维,不过同其他富有战略思维的国家不一样的是,他们经常心直口快,把萦绕在脑海里的深层意识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从生父手中隔代接过总理职务的李显龙正是把钓鱼岛问题放在一个大的战略框架下来谈的,其潜台词就是中国处理与邻国海上争端的方式变化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对外战略、海洋战略的进取、扩张势头,可能暗藏着独霸南海甚或整个西太平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