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对中国来说,歼-11的研制和生产过程却并不轻松。这种仿制自苏-27的重型战斗机于1998年开始服役,但其生产速度一直非常缓慢,产量只有约100架。不过,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掌握了许多技术细节并开始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进。中国人修改了苏-27的机体结构设计,并生产了不少于100架、重量为33吨的歼-11A。这种战斗机装备了现代化的国产电子设备,可携带8吨的“空对空”导弹和制导炸弹。紧接着,中国又研制出了尺寸和重量与歼-11A相当,但却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1B。歼-11B主要用于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同时也具备出色的空战能力。
不管中国在与俄罗斯谈判购买苏-35的过程中做出过何种承诺,获得这种新式战机无疑会为歼-11C的研制提供大量先进思想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