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歼-20上新导弹的翼展比霹雳-8不遑多让,显然无法在歼-16的翼尖挂架上使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霹雳-10可能与这种新型导弹是并行发展的两个项目。这种新导弹可能就是传闻中的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霹雳-13导弹,此前这一型号曾在相关文件中被注意到。当时观察家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使用冲压发动机的远程导弹。
从新导弹的设计上来看,它很可能是为第四代战斗机之间的空战设计的。
从目前的图片分析,霹雳-13导弹的长度约为3.0米,直径170毫米,翼展500毫米。这一数据要超过目前世界上现役所有格斗导弹,甚至接近于兼顾中程拦截的法国“米卡”导弹。
从其气动外形来看,它的采用边条翼设计,边条翼的形状和在弹体上的位置接近于俄R-77的弹翼,导弹尾部的气动舵面外型类似俄R-27导弹的倒梯形外型,尾部可能采用了推力矢量设计。
分析家认为,可以推断,该导弹有一个尺寸惊人的大型红外引导头,很可能是中国先前展示过的256*256单元的焦平面成像引导头,相比之下,美国AIM-9X导弹的引导头由于导弹体积直径限制,只有128*128单元。
更多的成像单元意味着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分辨率、更强的抗干扰性能。由于F-22为代表的典型第四代战斗机具备红外隐身特点,采用这种引导头的目标不言而喻。
此外,该导弹同时采用推力矢量和大型空气弹翼两种控制方式的原因在于现代空空格斗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很短,在飞行后半段推力矢量实际上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因为此时导弹是采用惯性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