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像美日那样变成半岛冲突的一方,但中国也不应幻想完全置身事外,在双方间左右逢源。对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被卷进去,得罪其中的一方甚至双方,我们需坦然接受。
这样一来中国就会重获一些战略上的轻松感,我们就不必被任何一方的极端要求绑架,而可以制定自己针对具体冲突更清晰的原则框架。中国劝说各方的那些力气,就可以有相当一部分转化成对自己原则框架的保卫。
比如中国援助朝鲜的现有规模体现了中朝友谊,同时也包涵了我们对半岛当前局势的一种态度。中国在安理会讨论涉朝鲜决议时的角色和立场也是清楚的。如果朝鲜搞新的核试验或者再发“卫星”,中国就应毫不犹豫地减少对朝援助。如果韩日美推动安理会对朝鲜采取极端制裁,中国就应坚决制止,迫它们修改草案。
朝鲜可能会“生气”,那就由它去。我们切不可因担心中朝友好受损而不作为。韩日美可能会大肆指责中国,也由它们去,我们没义务哄它们高兴,而且即使想哄也哄不了。
中国的力量摆在那里,只要我们坚决,局势会逐渐对我们的原则和坚持产生一些适应性,从而一点点减少各方都认为我们应当配合其各自利益的过分要求。
中国是大国,又与朝鲜半岛相连,这决定了我们战略利益的错综多元。我们无论如何做不到在半岛双方间选边站。当纠纷混乱不清时,中国需要最大限度维护本国的利益,而非其他任何一方的利益。对这一点半岛双方谁想不通就让他们慢慢去想。
中国希望半岛稳定,但半岛真出“大乱子”,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应当是中国立场的底线。中国的承受力肯定比朝韩都高,也高于日本,未必就低于美国。因此中国是半岛局势的促和者,对东北亚区域和平稳定负有大国责任,但在惧乱者的名单中,我们决非排在首位。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行动上无法抽身,但心理上退一步应当做得到。中国注定置身乱纷纷的东亚,但幸运的是在地区国家中最强。谁要乱,先乱了它自己,等中国淹到腿,它们就会淹到脖子。中国需静下心来,保持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