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培养一批接班人,带出一个创新团队,让传染病防治事业后继有人,是陈菊梅毕生为之努力的一件大事。她说:“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做老师的,更要防止“大树底下不长草”的不良现象,既要为年轻人的成长遮风挡雨,更要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条件” 。
有一位医生,刚刚用大剂量赤芍治好两三位黄疸病人,陈菊梅就让他总结这几个病例,去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起初,这位医生不想去,“才两三例,没意思”。陈菊梅再三鼓励他,“抛砖引玉嘛,出去听听也好。”后来,这位医生听从陈菊梅的建议参加了会议,没想到在大会上一席发言竟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位医生就是后来以治疗重度黄疸肝炎而闻名于世的“全国百名老中医”汪承柏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是陈菊梅培养出的第一个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名师出高徒。在陈菊梅精心培养下,成军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攻读传染病学博士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为探索黑热病新疫苗研究做出了贡献。目前在国内传染病防治领域已经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成军,在谈到陈菊梅时,总会重复这样一句话:“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都无法超越自己的老师!”
302医院政委邢振湖介绍说:“当年就因为陈菊梅教授多说了一句话,让传染病临床多了一名好医生。”
90年代初,年轻医生杨永平因为头脑灵活、善于协调,被某药厂看中准备“挖”走,听到这个消息,陈菊梅马上找到杨永平,“要耐得住寂寞,我相信你是块当医生的好材料……”,随后,她向院党委上书,建议留住杨永平。陈菊梅的真诚感动了他,杨永平留了下来。此后,杨永平牢记陈菊梅“一辈子做一名好医生”的教诲,扎扎实实立足临床一线,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细胞体内移植术、氩氦刀治疗肝癌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并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肝癌综合治疗模式,成功治愈3000多例肝癌患者,把当年那个后进科室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肝癌诊疗基地,杨永平自己也成长为总后“科技新星”,成为国内肝癌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2011年12月,杨永平在16届世界冷冻医学大会上捧得“肿瘤冷冻治疗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