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入口处,一块展板简要介绍了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其中一个标题十分醒目,“青年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两弹一星梦、飞天揽月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告诉总书记,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挥洒青春,勇攀高峰。现在,35岁以下青年占集团员工的54%,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队伍中,45岁以下占46%;载人飞船、嫦娥卫星、北斗卫星、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队伍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3岁、33岁、35岁和29岁。
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陕北黄土地上,一个18岁的青年,正仰望天空,“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站在“东方红一号”总装的历史图片前,习近平重温当年。
从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飞船返回舱到月球车,展厅里,一件件实物和模型,标注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坚实步伐。它们的背后,是几代航天人无怨无悔的青春故事,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传奇。
“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站在月球探测器旁,习近平像是在为簇拥在身边的青年人讲解总结。从白手起家,让曾经连火柴、铁钉都要舶自外洋的祖国,奇迹般地拥有了“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新中国走过的这段辉煌历程,何尝不是一个国家强大力量的展现,一个民族伟大精神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