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军事宣传比较注重受众群体的变化,主动跟踪受众使用媒体的喜好,随之不断尝试新的发布平台。笔者在搜索外军军事图片时,发现其发布平台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官方网站独家发布,而是越来越多样化,最初是开官方博客,近年来又积极跟风网络社交,试水社交图片分享网站。当你点击进入外军官方网站时,往往会发现其主页上列出“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链接,可以方便地将图片分享到社交网站。而当你点击进入英国国防部在社交图片分享网站Flickr的网页时,也会发现每张图片下面都跟着一串链接:去官网的、去“脸谱”的,去“推特”的……
这种变化,就是为了紧跟读者。任何国家的军方网站都不是点击量很高的人气网站,要追求最大传播效果,军事宣传就要主动出击,寻找人群聚集的地方,紧追受众的脚步。点击量去了哪里,宣传就要跟去哪里。
外军军事图片宣传的目的是向媒体和民众展示军人形象,美化军营生活,以赢得舆论支持,吸引适龄青年参军入伍,这也决定了其表现方式是典型的正面“形象塑造”。反映军事训练的图片,重点突出其军队的专业化和先进水平;反映军队生活的图片,着力表现其生活的多彩和活力;反映军营文化的图片,注重凸显其部队的传统和荣誉;反映其参加非军事行动的图片,则宣传味更浓。官兵满面笑容与当地儿童的合影,几乎是外宣图片的标准套路……
为了追求“形象塑造”的效果,外军军事图片中设计和摆拍的痕迹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能看出PS制作的马脚。在选题标准上,同样是政治性压倒可读性。2009年5月12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美联社记者在阿富汗科里加尔山谷雷斯特雷波前线基地抓拍的一张照片,当时基地遭到塔利班武装袭击,19岁的美军士兵波伊德慌乱之中穿着粉红内裤跳进战壕。照片刊发后笑果十足,据说波伊德的父亲看到报纸后大笑5分钟,全球媒体纷纷转载。这种照片虽然传播力很强,却永远不会出现在美军网站的图片专栏里,因为“粉红裤衩”绝对不符合美军“形象塑造”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