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是谁?
日记中有如此多真实的场景,其作者“某_书_记”到底是谁?不少网民分析“日记”出炉过程肯定是经心策划,背后定有网络推手。
然而,当记者辗转联系上发帖人张朋时,发现这位“书记”仅是一名25岁的青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与汪学平的儿子是同学,之前也曾听说过恩施官场的传闻,拿到了一些对谭的举报材料,回到北京后,他用了5天时间,写出这112篇日记。他承认,日记中有20%是虚构的,但强调,另外80%都是真实的。
“我与谭志国无冤无仇,只是想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为他人尽一份责任。”张朋说,如果利用传统方式肯定不会吸引媒体的注意,只有形式新一点,媒体才会争相报道。
“日记”发出后的反响在他预料之中。但出于安全起见,发帖后,他更换了手机号和住址,2011年春节也没有回家。
听到谭志国被免职的消息,他并不兴奋。他注意到,谭的改变是免职而非双规。
恩施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李云开对媒体的表态也很谨慎:免去谭志国副局长的职务,只是一个组织程序,不属于组织处理;谭志国是否违法违纪,纪委不久将公布调查结果。李云开表示,张仁谦被任命为常务副局长也是正常的人事调动。
恩施州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林洪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不清楚情况,也不便透露。但据《中国新闻周刊》获悉,谭志国仍在州公安局上班。《中国新闻周刊》多次拨打谭志国的电话,手机处于开通状态,但无人接听。《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亦数次登门求证此事,被其家人拒绝。
恩施州纪委宣教室余姓主任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纪委的最终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如果没有违纪的情况,还是要安排他上班的。”也有细心人士指出,在任免通知中,对于谭志国的称呼仍是“同志”,这至少证明,对谭的免职尚不包含惩处意味。
不过,“日记”事件发生后,谭志国与部分干警私下说起此事。一位在场的民警向他的一位同事曾转述此事,谭志国坦承“日记”的一些场景和内容是真实的。接近谭志国的人士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谭志国的儿子确如“日记”中所述在美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