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毛泽东委托朱德去华北部队视察,看看原因何在。朱德到华北部队后,听取干部汇报,并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了严重问题。6月他给毛泽东写报告说:华北部队后方太大,出征人员少。野战军号称12万人,实际能用于作战的不到7万人。其余的都在后方搞生产,各自为政。团以上机关都有自己的财产,纪律也比较混乱。如果不割去这个大尾巴,华北部队的状况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为什么华北部队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抗战时期遗留的问题。抗战期间,太行山根据地的部队都是自谋生路的。延安不发经费,要部队自行解决生计问题。抗战时期是国共合作,八路军不能像红军时期那样打土豪、分浮财解决军饷,就只有靠生产经商。
于是,晋察冀部队在太行山里开荒种地,办商店,搞多种经营。聂荣臻回忆:他领导的边区政府制定新经济政策,保障一切抗日人民(包括地主)的财产所有权,人民按政府规定缴纳赋税,任何机关、团体不得另立名目勒索或罚款。政府建立银行,发展农业,积极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繁殖耕畜,凿井开渠;发展军事工业、矿业和手工业,鼓励开展各种生产互助合作,发展商业。
晋察冀边区地处陕甘宁和华北敌占区之间,八路军利用敌占区农产品缺乏、商人贪图牟利,以及地下工作在伪军、伪组织中的内线关系等条件展开工作。八路军的地下关系网一直深入到北平、天津,利用一些商人为根据地提供必需品。到1941年,晋察冀政府和部队的生产经营已初具规模,有了多种设备简单的小矿,以及熬盐、制碱、硫磺、酒精等化学工业和榨油、制造纸张、面粉、文具等多种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