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利(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倍是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也是鹰派遗愿的实践者。安倍的具体施政方针为整合日本人的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奠定基础。作为极右派,安倍在外交上表现出对美“亲而不从”,对华“和而不同”的日本特色。安倍在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同时,加快修宪步伐,极力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究竟在政治极右化、军事大国化的路上会走多远,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孔令铜(“看中国”网总编辑):安倍2.0正式上线后,他满世界马不停蹄地奔走呼号,但他想收到“软权力”的硬效果,形成对中国的有效钳制,抵消中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影响力,并不那么径情直遂。首先,价值观能否感召别人大可存疑。坚持参拜战犯亡灵、篡改血写的史实、追随“新干涉主义”的战争政策、甘为强权附庸等等,绝对背离自由、民主、基本人权和法制。其次,“价值观外交”不过是博弈手段的权宜,是为力保日本所需的能源和资源,扩张施加影响的战略空间。再次,“弧链”上的那些国家是否真的愿意丢弃中国这个大市场和投资来源地,而按你的价值观“选边站队”,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日本当局的“价值观外交”比“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命运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