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社会都对“口头抗议”日本厌倦了,中国人强烈希望国家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权利,把日本的气焰打下去。军机昨天前往钓鱼岛,这是中国政府顺应主流民意的举措。
中日在钓鱼岛“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已从昨天开始上升到全新的级别。既然中国战斗机出动了,我们就需对局势进一步恶化做全面准备。我们切不可犯日本当初的错误,幻想我方的强硬会把日本轻易吓倒。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中日有可能成为长期对手,甚至敌人,日本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忠实前锋。中日有可能局部开战,而美国在那个时刻从后台走向前台。中国迈出了昨天的第一步,就决不能在第二步、第三步时胆怯。
中国全社会要对这场惊险博弈达成几个重要共识,使它们成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的决心。第一,坚决回击日本的任何挑衅,我们不打第一枪,但中国的军事报复要毫不犹豫。第二,坚持不主动扩大战事规模,也决不惧怕战争的升级。第三,我们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即迫使日本接受中国的钓鱼岛政策,而不扩大为同日本“算总账”。
中国在遭到极端挑衅时要敢于与任何对手军事对抗,但我们同时要保持冷静,不被历史复仇的激烈情绪绑架。军事对抗的终极目的是要打击对手针对中国的各种野心,保卫或重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
中国与日本有规模巨大的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我们定下神来对付日本,应包括同它一是一、二是二打交道的态度,即对抗归对抗,生意归生意,尽管这很难完全做到,但这应是坚定不移的原则。这样做能使中国社会的损失降到最低,既符合人民的整体利益,也有利于扩大与日本对抗可持续的民众支持度。
钓鱼岛局势是对中国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团结能力的大考。中国综合力量已足以支撑我们以今天的方式反制日本,并面对由此而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但有一个条件,中国的力量必须能凝聚起来,而不是相互消耗。中国需要在这个更关键的问题上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