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甲午)
正月 命修坛庙殿廷乐器。
二月 前尚书王鸿绪进《明史列传》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馆。
十月 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
十一月 诚亲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进呈,得旨:“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共为一部,名《律历渊源》。”冬至,祀天于圜丘,奏新乐。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乙未)
正月 诏贝勒胤禩、延寿溺职,停食俸。
十月 谕大学士:“朕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答奏折,期于不泄漏也。”
十一月 废太子胤礽以矾水作书,嘱大臣普奇举己为大将军,事发,普奇获罪。
是年 停给皇八子胤禩爵俸。于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丙申)
十一月 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
是年 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丁酉)
正月 修《周易折中》成,颁行学宫。
五月 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
七月 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达赖。
十一月 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羸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十二月 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余日,脚面浮肿。
是年 禁赴南洋贸易,赴东洋者照旧。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戊戌)
二月 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三月 上大行皇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四月 葬孝惠章皇后于孝东陵。
七月 修《省方盛典》。
十月 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十二月 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晋和嫔为和妃,册封庶妃王氏为密嫔,陈氏为勤嫔,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宜妃,册封戴佳氏为成妃,哈琉哈氏为定嫔。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己亥)
正月 诏立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二月 学士蒋廷锡表进《皇舆全览图》,颁赐廷臣。
四月 命抚远大将军胤禵驻师西宁。
十月 命蒙养斋举人王阑生修《正音韵图》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庚子)
二月 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赖喇嘛,结束了五世达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领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 诏抚远大将军胤禵会议明年师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班俸均视贝子。定外藩朝觐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 辛丑)
正月 康熙帝以御极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 大学士王掞先密疏复储,后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请建储,康熙帝不许,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军前效力。
四月 诏厘定历代帝王庙崇祀祀典。
九月 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壬寅)
正月 举行千叟宴,康熙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三月 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弘历养育宫中。
十月 命雍亲王胤禛等视察仓储。
十正月 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 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注:此表按年号纪年排定,公元纪年只括注到年
康熙皇帝是清朝十二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智擒敖拜,三征准噶尔,平定三藩,打击沙俄侵略,收复台湾,蠲免赋税,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