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科学》杂志分析,新型水下监听系统增加了两种具有详查功能的声波探测器。一种固定在岸边,用以发现并跟踪远距离水下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上传给“反潜信息处理分析中心”。另一种是传统的水下声呐阵列,通过“合纵连横”,与反潜平台和海洋监视卫星互联互通。因此,该系统实际上构成了搜潜、反潜一体化的网络,使美日在这一地区的搜潜范围更大、反潜能力更强。升级改造后的系统,被日本媒体称为“不休息的海底触角”。
另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报道,新一代“岛链搜潜系统”原理与SOSUS近似,技术更复杂。目前,美日水下监听系统已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拓展,对他国潜艇预设阵位或未来最有可能爆发冲突的海域重点盯防。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收集活动,过往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物的声学特征被分类记录,此后,如相同的目标再度出现,就能迅速判明其属性,这就是所谓的“记录+比照”式搜潜,也是外媒所称“海底触角”的基本工作模式。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克制此类水下监听网的手段同样在不断进化。苏联当年对付SOSUS的办法是用拖网渔船钩住水下电缆,并派出特种潜艇到处转悠,寻找声学传感器的位置。据说,苏联人经常在割断电缆后,在外观上将其恢复原状,即便美方事后发觉情况有异,看起来也像是意外而非人为破坏。美方随后祭出的应对措施,则是建立一支电缆修复船队,加强巡逻,及时抢修,这支船队的代号是“T-ARC”,由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