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SOSUS的研究报告指出,只要环境条件良好,即使相隔1.5万公里,该系统也有能力发现噪音较大的潜艇,平均误差约15公里;如果把探测距离缩短至几千公里,同时将精度放宽到40公里左右,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说是一找就准。
SOSUS将触角延伸到东亚后,立刻让美日的搜潜能力提升了一个等级。1978年,两艘苏联667型核潜艇试图突破毗邻日本北海道的宗谷海峡,很快被美日共同操作的SOSUS发现,美国防务系统立即产生连锁反应,大批反潜机、舰蜂拥而至,苏联潜艇只得退避三舍。
“水下巨网”撒向东亚
时间来到21世纪,随着中国海军逐步走向蓝水,冷战后一度“失去假想敌”的美日水下监听系统重新找到了对手。
韩国《周刊朝鲜》援引美国反潜战专家的话说,美国海军的潜艇数量有所减少,中国水下力量则处在飞速发展中,故未来15年间,中国潜艇有可能对驻亚太的美国海军及其日本盟友形成局部优势。日本《世界舰船》也提到,“第一岛链”北段的日本海水深约400米,是适宜各类潜艇活动的海域,而岛链中段的黄海和东海平均深度只有约100米,潮汐间的落差较大,潮流较急,且存在大量暗礁和民用目标,因此只适合常规潜艇活动。两相比较,装备有核潜艇的中国北海舰队,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威慑”更加显著。
于是,美日一方面频繁报道中国潜艇在日本周边活动的情况,一边对原有的SOSUS实施升级改造,相关工程在2006年前后启动。驻防东亚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根据“区域反潜”和“要点反潜”相结合的思路,重点强化日本西南岛链一带的水下监听系统。升级后的系统按照海峡、岛链和热点海区细分为三种类别,其中的海峡探测系统主要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宗谷、津轻、对马和宫古海峡,探测潜航至此的可疑水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