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遗产锁定新假想敌
西太平洋海底,美日延伸反潜触角
中国海军走向蓝水,令一度失去目标的美日水下监听系统找到了新对手。
反潜兵力与潜艇的矛盾攻防,是海战舞台上永不过时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境外军事媒体将目光转向太平洋西岸,它们注意到,中国潜艇部队卸下神秘面纱的同时,紧守所谓“远东第一反潜岛链”的美国,也联手盟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重点关注攻击性反潜平台(如巡逻机、驱逐舰)在亚太的部署情况,往往忽略了反潜作战的“第一要务”乃是“搜潜”,即提前捕捉潜艇的行踪。在看似波平浪静的西太平洋,诞生于冷战时代的大规模水下监听系统,正重新被美日寄予厚望。
千里之外,一找就准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便提出“音响监视阵列系统”的构想,英文缩写为“SOSUS”。该项目的研制和安装工作被委托给贝尔电话电报公司,最终目标是沿着海床、海底岩石和大陆架、全面铺设声学传感器阵列并相互连接,构成完整的水下监听体系。
起初,SOSUS主要安置在美国东海岸外缘的大陆架上,随后向全球扩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亚太头号盟友日本配合下,美军将SOSUS的覆盖范围从阿留申群岛延伸到冲绳附近,欲藉此掌握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进出“第一岛链”的情况。
据俄罗斯《军火库》杂志披露,历经几十年发展,SOSUS日臻完善,其核心是数以千计的水下监听器,逐个安置在海底传达声音效果最佳的位置,然后用电缆把它们串连起来。任何地方发出的声波,只要进入这个阵列系统的范围,都会被水下监听装置察觉。根据不同监听器报警的先后顺序,即可判断声源方位;通过测量阵列系统内的声线分布,或在相隔一段距离的阵列间进行三角测量,则可进一步计算出阵列系统和声源间的大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