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厂长是吧?
陈彩凤:嗯。
记者:您家在这边住的是吧?
陈彩凤:有,也有的。
记者:那什么时候拆掉的呢?
陈彩凤:腾房是去年9月20号。
环评报告显示,公众调查部分一共调查了69名群众,其中50位都是已经拆迁的拆迁户。据了解,受湘湖扩建的影响,农场的拆迁户,部分在1公里之外的湘湖南苑得到了安居房,另外一些则搬到了距离更远的萧山城关等地,大部分拆迁户都在去年九月底前搬离。
环评报告公示时间“很模糊”
暂且不提部分受访人“被投票”,单说七成以上受访人已经搬走,他们还能代表周围居民的意见吗?这样的样本选择有没有问题?除了样本选择的疑问,环评报告公示时间、对受影响公众调查时间等也是一本糊涂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环评机构和建设单位应当在公示后,发放问卷征求公众意见。单从垃圾焚烧厂的环评报告看,项目公示时间在去年11月份,公示过两次,同时在12月2号和3号对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征求了意见。环评报告显示,先公示再征求公众意见的流程没有问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工程师许灵群是环评报告制作人,她表示,环评报告中的调查问卷是在去年七八月份做的,当时拆迁户还居住在里面,早于项目公示时间11月份。
许灵群:垃圾焚烧厂本身会存在一些恶臭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范围是400米,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着重是要400米以内。还有一个是烟囱高度,最大落地浓度,我们测算是900多米,也就是900米以外影响就越来越小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范围是在,一公里左右的以内,因为当时以内有差不多1000户左右的拆迁户,所以我们大部分调查的,是以这些拆迁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