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17时,从第二水厂检出苯含量超标后,威立雅集团即检测了第一水厂的检测数据,确认黄河水没有污染,怀疑的对象很快指向自流沟区域。
不久,从4号自流沟的南侧探坑时挖出污油。“探坑挖了1米左右,就发现了污油和污染水。”田华强说。
这个时间节点是11号上午。
严志坚的通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位官员透露,“在污染点附近开挖的数十个开挖点,都发现了油污。”
不过,严志坚措辞谨慎,称“初步找到了污染源,经过初步分析判断,油污系周边石化企业管道的渗漏。”而接受媒体采访时,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则将污染源明确为兰州石化。“自流沟4条线,受到兰石化的外来污染,造成水体污染,造成苯超标。”闫子江说。
事故现场,一位身穿工厂制服的工人对记者说:“这条渠(自流沟)已经使用了60来年了,年久失修,早该修了。”这位工人还透露说,在国内很多旧化工厂周围建新装置,挖出渗油的情况非常普遍。
那么,含苯的污染物到底是怎样进入自流沟中的呢?
11日下午,在兰州市召开的有关会议上,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董事长姚昕的解释是“用来填充自流沟之间的沉降缝被污染物溶解,导致污染物进入到自流沟。”
按照常理,因为存在正负压,自流沟的水可以把油堵住。对此,田华强的解释是“此前没发现,可能还没达到临界点。(污油)长时间(对自流沟)的浸泡,突破了临界值”。
之所以突破了临界点,田华强将之归结于“多种因素”,包括换季的热胀冷缩、污染物的外力作用、春季居民用水量加大等等。
“构筑物不鉴定为不能使用,经过改造,仍可以使用,这属于正常现象。”田华强说。
无论如何,这条“超期服役”多年的自流沟终酿大祸,将兰州市推上了风口浪尖,300多万兰州市民也饱尝水污染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