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空系统
中国不仅出口质量不太好却很便宜的俄制武器仿制品,还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在签订武器合同时,除了广泛的补偿计划和针对性的优惠贷款之外,还向用户提出有利的能源、交通运输和社会项目。换句话说,中国正在做苏联当年做过的事情,大步迈向发展中国家。俄政治和军事分析所专家赫拉姆奇欣认为,人们有时候会忘记,武器贸易推销的不只是技术装备,还有政治影响力。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有15个S-300PMU2地空导弹营和4套指挥控制系统在保护北京、上海和其他工业中心免遭空袭。这是“金刚石-安泰”公司在防空导弹系统出口方面签订的最大合同。中国暂时还仿制不出这种导弹装备,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现象。
争夺印度市场
在中国有计划地减少购买俄罗斯武器之后,印度成为俄武器第一进口大国,占俄武器出口总额的25%。虽然印度也曾试图效仿中国,走仿制生产的道路,但在仿制俄武器方面并不成功。和中国不同,印度在国防工业新领域建设方面有许多困难,基本上被迫从零开始。然而,虽然印度仍在继续落实相当庞大的俄印武器合作项目,总共从俄采购(许可生产)230架苏-30MKI歼击机、1000辆T-90坦克、80架米-17V-5军用运输直升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并且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但是印度似乎已经准备减少采购俄武器。主要原因首先是竞争。
从美国到以色列在内的武器生产大国目前都在争夺印度市场。俄印一些武器项目已经承受不住如此激烈竞争的冲击。比如,印度已和美国签订一批C-130J军用运输机供应合同,计划在2014-2016年交货,从而使俄印MTA运输机联合研制项目蒙上阴影。美国已经开始量产的第五代轻型歼击机F-35同样也有出口版,这意味着俄印联合研制FGFA第五代歼击机的项目工作也有可能停止。赫拉姆奇欣指出,俄已经提供不出印军需要的武器,俄方推荐的产品仍旧源自苏联。因此对于波音公司去年赢得印度反潜巡逻机供应合同,夺得2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已经没人感到惊讶。
武器出口版图
不难看出,俄武器市场的地理版图明显向东南方向倾斜: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两年前,阿尔及利亚通过75亿美元的航空装备合同,一度成为俄武器第一进口大国。越南通过前所未有的巨额合同,出资40亿美元采购6艘潜艇,从零开始为其驻泊建设沿海基础设施,打破了俄武器出口结构,使其重点开始向海军装备倾斜。此前在俄武器出口结构中,无可争议的“领头羊”一直都是航空装备(占60%),之后是陆军武器(占20%)、海军武器(8-10%)和防空系统(6-8%)。在南美地区,只有委内瑞拉大量购买俄飞机、直升机、坦克和轻小武器。其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虽然也对苏霍伊和米格飞机感兴趣,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购买。这种兴趣暂时只是政治性的,无法转化为实际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