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次,一名战士拆手榴弹时误拉了火,陈林立刻冲上去抢过手榴弹扔到了对面的山坡上,爆炸后大家发现,他居然把手榴弹扔出去将近60米。
官兵们称赞陈林一次次创造了奇迹。可他说:“与‘阎王’搞比赛,我赢得不轻松。”由于经常在高海拔、高压力环境下工作,陈林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痛风,刚过53岁头发全白了。
“拆弹这一行,越干越胆小。”陈林说,自己曾经有过退却的念头。然而,说归说,每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陈林依旧带着他的部队走进大山,并依旧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干弹药销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销毁站的销毁工间有条环形走廊,不到300米,有人计算过,陈林绕着这个走廊一年能走上千公里。
为什么?因为他时刻紧盯着销毁线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不敢有丝毫放松。
陈林说:“干弹药销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领导身上的责任,连着官兵的性命。”
记得他刚到弹药销毁站时,销毁站从一个撤编单位接手了32栋库房的报废弹药。这些弹药没有区分弹种数目、批次和存放位置,甚至还有几栋库房弹药码放没有作业通道。
有人对他说:“这些都是遗留问题没必要管,放在那里逐年销毁就行了,如果重新整治,花时间、费工夫不说,搬来搬去还存在安全隐患。”
陈林火了:“不整治才会出问题。”之后,他带领技术骨干逐个库房清理、重新码堆、填写标签、建立弹种数据库。整整忙了3个月,所有库房的弹药按种类存放有序,什么弹种放在什么位置,他都能“一口清”。
在陈林的心里,99.9%相当于0,任何事情不干到100%,他是坚决不肯放手的。一次,陈林组织某型坦克炮弹引信拆解。作业结束时,他发现回收的引信少了一枚。此时天色已晚,劳作了一天,官兵们累得直不起腰来。大家都建议明天装运时再找。
“战士休息,8名干部留下,逐箱找。”他硬是带人一直找到次日凌晨两点,才从9000多个箱子中找到丢失的引信。
“干拆弹,他专捡难啃的‘骨头’啃。”销毁站前任政委姜学才说,陈林的“牛”脾气一上来谁都挡不住。
2008年9月的一天,一份来自部队的求援信摆在了陈林的办公桌上。
原来,某部要销毁一批遗留了近半个世纪的报废弹药。请过很多专家,都嫌危险性大不敢处理,最后找到陈林,他二话不说赶赴现场。
走进库房他愣住了,满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废旧弹药,分不清标志,看不清弹种,微小的振动就会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