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打仗是天职,带兵打仗是使命。入伍前仅有高中文化的张宁,凭着自己敏锐的信息嗅觉,始终坚持靠勤学缩短差距、用刻苦拉长短板、凭实绩不辱使命,练就了一身真本领。紧盯前沿,强化信息意识。
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利用信息优势使战争出现“单向透明”,最终以压倒之势赢得了战争胜利,信息优势带来的全新战争能量使他对信息化有了初步的认识。2002年年底考核,时任营长的张宁在迎考的9项课目中,前8项全部优秀,最后一项考核计算机操作,由于平时对电脑接触不多,向来军事素质优秀的他第一次遭遇“滑铁卢”,这次考核在他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此,他对信息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开始培养兴趣。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当多数人还在为美军将采取何种战术手法而争论不休时,张宁却把目光敏锐地放在了美英联军炮兵压制武器的投入使用上。战争一结束,一篇题为《从伊拉克战争看牵引火炮在信息化战场上的运用》的学术文章就已经新鲜出炉了。每次外出学习培训,别人不是旅游观光、上街购物,就是打扑克、看电影,他却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信息化知识。培训结束时,别人带上的多是当地的土特产,他却把厚厚的军事书籍和荣誉证书打包回家。平时工作中,只要与信息化有关的东西,他都会用心揣摩一二。在他办公室的案头,信息化训练、信息体系作战的相关书籍堆了厚厚一大摞。时不我待,汲取信息知识。作为团主官,工作事务多、头绪杂,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张宁认为抓信息化学习刻不容缓,一旦落下,就会被信息化的浪潮所淘汰。为此,他以强烈的本领恐慌感,抓紧点滴时间,见缝插针学习,不管任务多重、工作多忙,都坚持把学习信息化知识作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做到个人自学多用功、集体学习多参加、联系实际多思考、结合工作多实践,聚沙为塔、积少成多,积淀了厚实的信息理论功底。这些年,他精心研读了《军队信息化概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等20多本信息化书籍,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心得体会50余篇,并结合参加大项演训任务,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探索,撰写的《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特征浅析》等10篇研究成果被《西北学术》、《解放军报》等报刊杂志刊发。为更好地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他带头报考了军事学研究生,以全优成绩取得作战指挥学军事硕士学位,撰写的学位论文《摩步旅舟曲地区抗击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总结与思考》被收入院校教学典型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