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拆毁 技术流传后世
档案记载,“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舰体组装非常顺利,1991年苏联解体前,大约组装完成2700吨的舰体,并准备继续安装动力系统。根据设计,该舰的4个核反应堆,按照前后两对机组拼装组成,总重达1400吨。1990至1991年,黑海厂陆续收到苏联各地运来的部件,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电机、水泵过滤器及蒸气管道等,1991年完成第一个反应堆机组的焊接工作,第二个机组也进入焊接工序。“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并未遭遇任何技术困难,照理可以准时完工,黑海厂甚至准备在1992年启动第二艘同型舰的建造。
至1991年11月,“乌”号已完工17%~20%。然而,苏联的解体彻底切断了该项目的资金供应,搁置在船台上的巨大舰体又妨碍其他船只建造,1992年2月4日,乌克兰政府只得下令将其废弃,船厂次日即展开拆解工作。当年11月,拆解工作宣告完成。因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不仅是苏联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也成了该国最后一艘航母。
《亚太防务》文章称,从中华民国开始,建造并拥有航母就是中国海军的目标。2012年9月,“辽宁”号航母完成试航,但它依然是一艘传统航母,无法长期在海上巡弋。东海与南海形势迅速变化之际,中国亟待扩充海军实力,建造核动力航母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日程。由于中国无法从西方获得核动力航母的技术信息,俄罗斯与乌克兰仍有可能扮演中国核动力航母发展的导师,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有关的建造经验,或许是中国急欲争取的目标。由于经济压力和战略需求,第三方也很难阻止俄乌两国对华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