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4月15日召开临时记者会,表示将于24日至26日访问北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透露,10日与首相安倍晋三及舛添3人聚餐时听舛添表明了访华意向,首相与菅义伟对他说:“希望务必成行”。有分析认为,舛添访华被寄予为改善日中关系铺路的期待。
法广认为,近日日中间互动频繁,有舆论说在乌克兰事件后,美日急于应对俄罗斯,被迫改变战略,使美日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政治力学发生变化,可能也预示着日中关系的解冻。
评论认为,近期中国经济形势很不乐观,中日贸易额已连续两年下跌,去年美国更超越中国成了日本的最大出口国。政治关系长期寒冬,两国国民互相敌视,多少会影响经贸关系。不让两国关系再下滑,或是日本迫切的最新想法。
《人民日报》在日本投降日刊文《缺乏历史担当贻害无穷》定调战败后日本对国际社会仍然是个大问题。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望海楼文章《8月15日为什么这一天无法忘记》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逆转,中国要警惕日本右倾化趋势带给地区和中国的安全威胁,但更有信心以实力和道义的优势面对来自日本的各种挑战甚至挑衅。
中国低调应对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同时,频频释放出与日本和解的信号。中国外长王毅4月13日称本地区存在的一些争议都不是刚刚冒出来的新问题,之所以最近有所升温,是因为个别当事国背弃此前与中国达成的共识,做出一些挑起争端的行为。这是很不明智的,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到头来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际上,只要这些国家能够改弦更张,重新遵守过去的共识,回到当事国之间直接协商谈判的轨道上来,就完全能够管控好甚至最终解决好争议。中方对此是有诚意的,对话和协商的大门也始终是敞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