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俄在潜艇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加强,中国潜艇有望被注入更加强大的基因。俄罗斯战略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什认为,参与“阿穆尔”级潜艇的建造工作,可令中国的设计师们间接获得俄罗斯最先进的潜艇建造技术,这种中国参与的联合潜艇建造项目很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俄防务合作大有可为
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不久前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到2015年期间,越南将取代中国在俄罗斯军事出口对象中位列第三,仅在印度和委内瑞拉之后。“俄罗斯之声”也曾报道称,越南将成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主要的军事合作伙伴。
对此,俄新网的报道认为,中国减少采购俄制武器有两大原因:首先,中国军工研发和生产能力有所提高,普通的俄制武器已经无法满足中方的需求;其次,中国希望采购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俄方出于安全和知识产权等原因,不愿进行交易。不过报道预测,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军备交易仍具有非常好的前景。随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军工合作谈判的深入,俄方将会逐步向中国提供部分先进武器。
事实也证明,以大国关系为依托的中俄防务合作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俄罗斯之声”称,进入21世纪后,中俄武器交易额有所下降,但这份铁定会在2014年到2015年签署的潜艇合同将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打开新局面。
另据俄国防出口公司披露,该公司已与中国就出售24架苏-35战斗机达成初步协议,正式合同将在未来1到2年内签署,合同价值超过15亿美元。俄罗斯《观点报》乐观地预计,苏-35战机交易或许会引发两国第三轮大规模军事技术合作高潮。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今年11月访华期间也曾明确表示,俄中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已有20年之久,相关合作正“一年比一年积极”。
有分析指出,经过长期技术积累,中国军工企业已有能力研发并制造歼-20隐形战斗机、歼-15舰载机、“中华神盾”驱逐舰及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海、陆、空三军主战装备已实现自给自足。但也应该认识到,在某些领域,中国仍与老牌军事强国存在不小的差距。而通过联合设计、联合建造等模式向俄罗斯取经,有利于中国尽快弥补军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