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历史人物 > 正文 >

西汉丞相 公孙弘

2014-06-05 16:23:4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汉武帝时丞相,西汉葘川国(治今寿光南纪台乡)人。家贫寒,在渤海边牧猪为生。早年曾任狱吏,因罪被免职。他立志在麓台(望留镇麓台村)读书,苦读到四

  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汉武帝时丞相,西汉葘川国(治今寿光南纪台乡)人。家贫寒,在渤海边牧猪为生。早年曾任狱吏,因罪被免职。他立志在麓台(望留镇麓台村)读书,苦读到四十岁,又随老师胡母子研修《春秋公羊传》。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已经60岁的公孙弘,以贤良被征为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的情况却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大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诏令征求文学儒士,葘川国再次推举公孙弘应诏,这时他已70岁,虽一再谢让,但最后还是应选。策奏被汉武帝选为第一,召见后见其状貌甚丽,拜为博士。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善于辩论,通晓文书法律,又能以儒家的学说对法律进行解释阐述,很快便被提升为左内史。在朝廷议事,他常是提出要点,陈明情况,让皇帝自己决定取舍,并不坚持己见,因此受到汉武帝赏识。他认为君主应胸怀广大,为臣应注意节俭。且他自己身体力行,“为布被”,“食一肉脱粟之饭。”而对于故人宾客的需求,却能“俸禄皆以给之”,以至“家无所余”,这很为当时的士人所称道。

  公孙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凡与他不和的人,他表面上伪装友善,背后却加以报复。曾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在奏事前,“尝与公卿约议”,但临到奏事时却常常为了顺从皇帝的意思,而改变原来商定的议案,因而遭到一些王公大臣的非议。主爵都尉汲黯曾当庭诘责说:“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汉武帝随即问公孙弘,弘回答说:“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后不但不责怪他,反倒“益厚遇之”。公元前126年为御史大夫,两年后拜为丞相,封平津侯。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公孙弘病逝,时任丞相职,年80岁。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