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一甲子,辉煌六十载!2011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迎来了它的六十周年华诞。本月15日,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并同期刊载了一篇包含大量图片的综述性文章,对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其中一章以“China’s big gun of proteomics”(中国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为题对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将军的个人成长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专访报道。
从出身卑微的农村孩子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医学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的个人成长经历完全可作为一个传奇故事拍摄成一部电影。39岁当选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第一个领导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中国人,毫无疑问他注定将领导军事医学科学院在未来取得伟大的成就。
贺福初于1962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安乡县。幼小即开始显露出令人惊异的科学天赋,16岁参加高考取得当年全省高考数学、化学和物理科目最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标志着其开始踏上通往中国学术界顶层之路。
在进入复旦大学之前,贺福初从未去过城镇,更不用说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我当时在经济上非常拮据,甚至连一件新衣服也买不起,”贺福初回忆道:“那时候安乡县的农民常从日本购买大量的进口化肥,我当时穿着的是自己用染色化肥袋缝制的衣服。”
复旦大学是中国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一所名牌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之父Thomas Hunt Morgan的著名遗传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谈家桢(C. C. Tan)教授时任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作为谈教授的门下弟子,我自然而然就对遗传学产生了兴趣,”贺福初说。
198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贺福初进入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从此之后,他一步步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再也没有回头。
30岁时,他成为了一名教授。36岁时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2001年,39岁的贺福初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在40岁时,他被推选成为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科研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领导人。如今的贺福初不仅担任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院长,并且是一位在飞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领域非常活跃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