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如画的苏州,有一位热衷发明创造,倾心和谐平安的武警警官,他的名字叫江鹰。
一名入伍27年的基层警官,先后发明了20多种应用于部队执勤的装备器材,获得10项国家专利;参加60多次重大执勤行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创新10多项执勤理念和20多项战法,深受部队欢迎……
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警营发明家”、“苏州之鹰”……美誉传来,已经是武警江苏省总队苏州市支队支队长的江鹰,竟也露出一脸的腼腆。
执着发明,让盾牌更好地保护人
2002年,武警苏州支队一次运用了新装备的抓捕行动,获得成功。
在配合公安部门抓捕一个长期欺行霸市的黑社会组织团伙的行动中,武警苏州支队官兵射出网式捕捉弹,没费一枪一弹,就将20余人的犯罪团伙悉数抓捕归案。
惊奇的人们纷纷询问:“这个像渔网一样的武器这么厉害,到底是什么呀?”
“这是刚刚发明的‘猎人捕捉器’”,武警苏州支队官兵骄傲地说。
2004年2月15日,广州市铁路警方运用“猎人捕捉器”,兵不血刃地抓捕了8名手持砍刀的犯罪嫌疑人。
由于这种新式非致命性装备能够远距离制服非法持械人员,既避免民警不必要伤亡,又体现人性化执法,被许多公安机关引进,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大显神威。
“猎人捕捉器”的发明者,正是江鹰。
江鹰“织网”的愿望,源自一次血的教训。
在一次抓捕战斗中,一名杀人犯行凶后持刀拒捕,劫持一名人质躲避在民房内负隅顽抗。江鹰奉命率领中队防暴小分队奔赴现场,执行抓捕任务。孤注一掷的凶手抡起砍刀,劈向武警战士吴奇敏,小吴的左臂被利刃重重砍伤。
战斗虽以胜利告终,但是吴奇敏却因伤势过重,住院3个月才得以康复。
“一定要搞出一种以最小代价一招制敌的装备!”血的教训刺激着江鹰对非致命性武器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