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上,日本在政治外交上依然看美国的脸色。我觉得,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在保持与美国同盟关系的同时,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受到亚洲各国尊重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所以,我一直主张以“友爱”精神化解历史恩怨。像德国和法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最终能够认真清算历史,相互谅解,从而共同建设“欧洲共同体”。亚洲也应该如此,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应认真解决好历史问题,相互理解,共同引领亚洲。所以,我担任首相后提出了“亚洲共同体”构想。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亚洲共同体”最终还是夭折了?
鸠山:首先是因为我当首相的时间太短;其次,这个构想遭到了国内官僚集团的抵抗,尤其是外务省的官僚一向对美国有敬畏心理,觉得首相的构想会损害日美同盟关系,引起美国的担忧。虽然我再三解释这一构想没有排斥美国的意思,但美国似乎还是产生了一种“受排斥”的错觉。当时,奥巴马总统刚提出“重返亚洲”,我的这一构想好像是与他的战略唱对台戏。
环球人物杂志:您为此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
鸠山:虽然有美国的压力,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于代表美国利益的外务省官僚,还有国内那些经济商务官僚。由于他们的坚决反对,事情难以顺利推进。我辞职后向菅直人移交工作时,特意给他留了一张条子,希望他继续推进“亚洲共同体”的建设。他也答应了,但这事后来就没再提起,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