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事观察 > 正文 >

党的好女儿——冯理达先进事迹人物访谈

2014-06-07 15:37:0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视频访谈。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一位党的女儿的感人故事。她把一生的追求、探索和幸福都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视频访谈。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一位党的女儿的感人故事。她把一生的追求、探索和幸福都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管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别人理解还是误解,是鼓励还是讽刺,她都能包容并且泰然处之。她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战车,朝着一个目的前进,勇往直前,锐不可当,她就是我们党的女儿——冯理达。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来到人民网视频访谈室的两位非常尊贵的嘉宾,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冯理达的儿子、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华全国工商会联络委员会委员罗悠真先生,冯理达生前的领导、海军总医院院长段蕴铀。首先请两位嘉宾和我们的网友朋友们简单打个招呼。 [10:27]U5i老兵苑

  [罗悠真]: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人民网和大家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10:27]U5i老兵苑

  [段蕴铀]:各位网友到人民网是很荣幸的事情,在这里怀念我们原副院长冯理达同志,我更感觉到荣幸和更感觉到对她的怀念。 [10:28]U5i老兵苑

  [主持人]:谢谢二位。我们知道冯理达副院长把自己看作是党的形象的名片,心中也是时刻装着党、装着我们的老百姓,我相信说到这儿的时候,段院长一定体会特别深,因为您曾经和冯副院长一起战斗过,您还记得您第一次见到冯副院长时候的情景吗? [10:28]U5i老兵苑

  [段蕴铀]:我是1990年到海军总医院的,那时候我还不是院长,只是呼吸科的一个主任。那时候冯副院长和我们住在一个门洞里,我住在11楼她住在13楼,来的时候就有耳闻,因为她算是一个名人之后,院里面自然有人会说,谁谁谁是什么样的。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就觉得她这个人特别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在电梯里,我们上下班的时候住在一块,她都会非常热情主动地跟你打招呼,我们那时候就觉得她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人,对她有一种比较敬畏的感觉,因为不太了解。但是,只要看到她这么热情、和蔼地跟你打招呼,也觉得这个距离就很近。 [10:29]U5i老兵苑

  [主持人]:因为我知道冯理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其实她在我们心中就像明星一样,和她接触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胆怯,冯副院长的那种很友好、很亲和的状态下,这种胆怯就没有了。在之后,您做了她的领导以后,应该说关系有了转变以后,和其他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 [10:29]U5i老兵苑

  [段蕴铀]:我是1998年当的副院长,那时候可以说和冯副院长都是在一起工作,2000年我当的院长。随着我这个工作关系的转变,但是我觉得我和冯副院长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接近。原来就是同一个医院的,又是邻居,看见以后大家都很客气地礼貌地打打招呼,工作中接触不是特别多,我正式当院长的时候,冯副院长也就不再担任副院长的工作,但是她是一位老同志、老领导,我当了院长的时候,还不到50岁,也是比较年轻的一个新同志,从年龄上,她就是长辈。但是,第一次让我吃惊的是,她非常正式地到我办公室来,送了一些材料,同时又向我汇报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说,不好意思冯副院长,你不用向我汇报,你是老同志。她说,我是要向你很正式的汇报的。开始的第一次,我觉得这是一种客气,谁知道以后她会定期的向我汇报,比如说政协的提案,她要有一些什么想法的时候,她也会来跟我讲讲,她说我一次开政协会准备提什么提案,现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时候有重大事情的时候,她也来跟我讲应该怎么样做,她是怎么做的,包括非典的时候,印象是非常深的。 [10:29]U5i老兵苑

  [段蕴铀]:她非常正式地跟我讲,她说段院长你们在前线,我在后边,我负责给你们收集资料,因为非典是突如其来的,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给你们收集资料,供你们在前线抗击非典的时候参考,我以为她也只是说说而已,谁知道她就住在医院里,那时候医院都是很忌讳的,不愿意进入,但是她就住在我们医院里,定时地就叫她手下的人把整理好的东西给我送来了。所以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敬业、非常谦虚,而且工作非常扎实的一个老人。 [10:30]U5i老兵苑

  [主持人]:其实当时应该是有生命危险的。 [10:31]U5i老兵苑

  [段蕴铀]:对。 [10:31]U5i老兵苑

  [主持人]:在冯理达老师去世以后,罗先生按照她的遗愿,最后向医院党委上缴了一万元的党费。能给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10:32]U5i老兵苑

  [罗悠真]:父亲去世的时候,按照父亲的遗愿是交给组织一万元党费,那时候母亲也是这样说,要像父亲一样,有这样的话。所以,后来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母亲的遗愿就是向组织缴了一万元党费。 [10:32]U5i老兵苑

  [主持人]:其实您心底里是不是也是特别的感动? [10:32]U5i老兵苑

  [罗悠真]:是的。 [10:33]U5i老兵苑

  [主持人]:我看了您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中,是在冯理达老师临去世前。因为我们知道,在工作上表现的很坚强、不畏惧的时候,最柔软的一面都留给了家里人,我想罗先生对冯老师的回忆可能让我们感到更加的贴切。我知道她跟您说了这样一句话,您父亲可能是想她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女性来说,我看了以后特别特别感动,是不是在您印象中,母亲是什么样的性格, [10:33]U5i老兵苑

  [罗悠真]:母亲在世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刚才您说的,“父亲想我了,我想应该走了”。当时特别的难过。因为母亲很少在感情上和我进行用话的交流,这种机会很少,所以当时很吃惊。当时1月20号,也是她人生最后的一天比较清醒的,最后上呼吸机以后,就没有意识了。之前段院长正在隔壁的房间开会,那个会我也参加了,就是请各个科室的主任看看怎么能够治疗这个病,段院长说,母亲第一次住院就不能出院,感到非常过意不去,一定要想办法抢救。所以请各科室的主任都发表意见,我在那儿也挺感动。 [10:34]U5i老兵苑

  [罗悠真]:听大家在说,母亲在工作当中很少有叫我的时候,我进去以后,母亲就说了这句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也劝慰母亲,但是这个话之后,就不行了,就上呼吸机了,一直到28号,一直没有意识。 [10:34]U5i老兵苑

  [主持人]:当时段院长也在身边,听到这段话以后,我觉得更多感受到的是老人家的那种乐观和坚强。段院长,在您和冯老师接触的时候,她的乐观和坚强是不是也会表现在工作上? [10:35]U5i老兵苑

  [段蕴铀]:对。她给我的印象,我们私下里也议论,我们尊称她“老太太”,有时候我们教育下面的人也这么说,我说,你看这个老太太虽然没有退休,因为她是政协委员,但是她的工作,政协要做一部分。对医院来讲,当她75岁以后,基本上医院就没有具体要交她要做什么,但是她一直坚守在她的免疫中心,做了很多关于后面都知道的健康、健美、长寿这些方面的研究、写作这些工作,但是她的工作是很自由的,没有那么刻意要求她,就像我们现在对我们医院的专家组成员也是一样,都是很尊重,可是她是每天按时上班,我们觉得老太太这么大岁数、这么认真,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向她学习。这是一点。 [10:36]U5i老兵苑

  [段蕴铀]:第二点,她工作起来干劲特别大。比如她所写的《健康、健美、长寿》,有一次在政协议题上她专门提了这个问题,之前她专门跟我谈过这个,因为她找我汇报工作比较多,找政委汇报思想比较多。她找我谈这个事情,比如这个议题她也会展开说一些。“健康、健美、长寿”这个问题和奔小康、和谐社会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我听了以后,说冯副院长你说的非常有道理,她就很高兴地非常投入地在做这些工作,每次都这样。写完一本书,她就签上字,还让我指正,给我送来了,我说,我可不敢指正你,你是这方面的老同志、老专家,你送给我,我就好好学习。她的《健康、健美、长寿》这个过程我还是接触了。从中西医结合、免疫,包括各种方法的研究,包括对气功的研究结合起来,还有防衰老,她都接触,慢慢形成了“健康、健美、长寿”这么一个主题思想,出了六本书,这六本书算是在她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一件她自己比较满意的业绩,也是对我们社会的一个贡献。 [10:38]U5i老兵苑

  [主持人]:刚才从您的讲述中,“老太太”、“老人家”一直没有放弃对业务的追求,也是本着对医院、对您的责任感,一直做到了今天。我们知道2006年11月23号是老人家81岁的生日,当时罗先生是带着她去买生日礼物。结果她却什么都没有买,买了4000支圆珠笔,当天寄给了西北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请您给我们讲述一下这件事情。 [10:40]U5i老兵苑

  [罗悠真]:因为母亲生日是冬天,天气冷,想买一些比较厚一点的、好一点的,因为母亲那么大岁数了。所以在百货店想让母亲自己挑。母亲觉得什么都有了,也什么都不需要,对那些衣服都没有兴趣。她就说,咱们都喜欢文具,就去看看文具。她说,百货店的文具不是很实用,后来就跟我商量,她说,我什么都有了,还有那么多有困难的同志,还有孩子们,咱们还不如弄一些文具。母亲高兴的话,我就想把这些文具送给别人是最好了。后来工作人员打了电话,到了其他比较合适的大的超市买的,送给那些困难的同志。 [10:41]U5i老兵苑

  [主持人]:当时肯定也是特别打动您。 [10:41]U5i老兵苑

  [罗悠真]:挺让我感动的。 [10:43]U5i老兵苑

  [主持人]:您又她一起去了邮局,当天邮给了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是吗? [10:43]U5i老兵苑

  [罗悠真]:通过工作人员给了西部地区的孩子们。 [10:44]U5i老兵苑

  [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多的一些小事,都是体现了老人家是一个爱心妈妈、爱心奶奶。我看过老人家生前采访的一些片段,我觉得是一个特别乐观、开朗的老太太,在工作中,作为您的下属,是不是经常给大家带来快乐,还有您刚才说的对业务执着、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10:44]U5i老兵苑

  [段蕴铀]:她在政协里面工作的时候,通过很多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冯副院长是非常乐观、开朗的人,有几次政协开会的时候,我们去做保健,或者我们跟着首长,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跟着海军的胡华司令去看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就让我们跟着,因为我们是管保健的,所以我们跟着。还没有正式开会的时候,冯副院长就非常热情洋溢地发表讲话,她的讲话的感染力非常强,把在场的那些人全部吸引起来。因为她的政协工作,我不参加。但是我看到那个场景,我想冯副院长在政协里面的作用肯定是很大的,很有影响力。 [10:44]U5i老兵苑

  [段蕴铀]:我们自己医院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也都反映、楼上楼下的同志也都反映,她非常开朗,爱好也特别多,应该说琴棋书画,她都很精通。她还特别爱唱歌。所以我们那时候开誓师大会的时候专门唱了一首她最爱唱的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10:44]U5i老兵苑

  [主持人]:这首歌唱出了老人家的信仰。老人家最爱唱这首歌,好象有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她带着全家一起唱歌、一起劳动。 [10:45]U5i老兵苑

  [罗悠真]:从我记忆开始,母亲就喜欢唱歌。从60年代、70年代一直都是唱非常爱国的、爱党的歌曲,像《大海》,因为她在苏联学习了十多年,所以也唱苏联当时的爱国歌曲,还有美国的一些黑人的,像《老人河》这样的歌曲,有时候在家里,经常是爸爸弹琴、妈妈唱歌。 [10:49]U5i老兵苑

  [主持人]:我知道老人家画画也是非常棒。最喜欢画的是竹子。 [10:49]U5i老兵苑

  [罗悠真]:妈妈自己说,画的很差,不好。但是时不时的要自己画一画。 [10:49]U5i老兵苑

  [主持人]:她是自学的吗? [10:50]U5i老兵苑

  [罗悠真]:主要是自己练习。 [10:50]U5i老兵苑

  [主持人]:母亲在家里的时候,最喜欢和家人做一些什么事? [10:50]U5i老兵苑

  [罗悠真]:从小我的毛衣都是妈妈帮着织。那时候有桑树、杏树,做杏酱、桑树酱,所以动手比较多一些,教我们也是,经常要动手,不论是做果子酱也好,或者养蚕也好,包括织毛衣,我们都要稍微学一学,虽然学的不好。 [10:50]U5i老兵苑

  [主持人]:妈妈还亲手教你们打毛衣。我知道您也有一段时间去日本留学,在那边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但是回国以后却是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怕妈妈、爸爸家里人不接受,但是老人家们却是以非常宽大的胸怀和爱理解您。 [10:51]U5i老兵苑

  [罗悠真]:给我的感觉,平常母亲一个是和气,一个是正。从大的方面,在政治上对国家非常忠诚,总是说要跟随党,从自己的父亲走过的道路开始。在家里对于其他同志也好,一说话总是爱微笑,这两个给我们比较深。 [10:51]U5i老兵苑

  [主持人]:一个是正气,一个是和气。相信段院长的体会也是很深的,是不是开一些党课或者开党会的时候,老人家都会给大家积极地讲解? [10:52]U5i老兵苑

  [段蕴铀]:她的党课、党会我没有参加过,但是和气、正气这两点我也是确实感受很深的。和气,你什么时候见到她,她到我们办公室也好,什么时候来,你见到她都是笑咪咪的,也特别谦虚。比如说早上,她坐在车里面路过的时候,她看到我在马路边走,她的车子会停下来,跟你打个招呼,有好几次,我都说,冯副院长你赶快走,赶快走,因为我到底是年轻,这不能承受,您太客气了,但是她都非常和气。她给我的印象,因为我是个领导,有时候谈起一些工作,她从来没有说过别人有什么不好的。我们接触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在各种场合都有接触,但从来没听她说过别人不好的,从来都是高高兴兴、笑嘻嘻的。 [10:53]U5i老兵苑

  [段蕴铀]:正气,我也见到过她正气,特别是有时候她写了一个批判陈水扁的东西,她还念给我听,很可惜,具体内容我没记住,但是大意就是批判陈水扁搞“台独”,全国人民是不答应的,冯理达也是不答应的。她就念给我听,我说,冯副院长你够凶的,另外她最后一句写的“我决不答应”。后来我说,“冯副院长你够厉害,没见过你这么厉害”。第二天我说,以你这个身份,这个东西发表出去,或者给台湾的爱国人士听到了,我想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我想这就体现出她的正气。 [11:01]U5i老兵苑

  [主持人]:冯副院长曾积极协调北京市政府专门拨款120万元为北京市抗癌乐园解决办公活动场所。其实这样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完成的是吗? [11:01]U5i老兵苑

  [主持人]:我觉得癌症患者其实更需要关怀,老人家其实能看到很多被我们忽略的一些东西。其实“抗癌乐园”不仅仅减轻了癌症患者在肉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给了人在情感上倾诉的地方。我知道在家里母亲表现的更多的是对家人的关心和亲情上的爱,我们知道,您一直觉得母亲身上的坚强是最应该被晚辈继承的品格,您觉得母亲坚强的个性都有哪些小故事令您现在印象深刻? [11:02]U5i老兵苑

  [罗悠真]:母亲平常是挺坚强的,母亲也经常回忆过去的事情,有时候会回忆自己的父亲冯玉祥将军。母亲几乎小的时候都待在父母亲身边,大概有23年,那时候主要是在旧中国,她随着父母颠沛流离,有许多的曲折。母亲以前信仰基督教,后来信仰“三民主义”,都没有使得一生追求的民主革命没有胜利、没有成功,自己从士兵一直到总司令,最后中原大战,几十万部队顷刻瓦解。但也见证了自己父亲在人生最后23年当中的比较波澜壮阔的经历。这样的话,也是给自己一种性格上的锻炼,后来到1947年,作为国民党的元老,冯玉祥将军那时候是第一个举旗反蒋,那时候开始明确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打起“反蒋”的旗号之后,国民党政府也是报复,吊销护照,包括开除国民党党籍,随时都有暗杀的危险。 [11:03]U5i老兵苑

  [罗悠真]:母亲从1946年开始和自己的母亲到美国之后,又到秘书,又当警卫,锻炼出一种坚强的性格。那时候美国政府也派参议员游说,说国民党蒋介石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已经四面楚歌了,所以美国政府派参议员游说,希望冯将军回国收拾残局,希望可以提供军事援助,但是那时有一个条件,要保证不能和共产党合作。当时冯玉祥将军立即回应,他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天听自有民听,天事自有民事,没听说天听有美国人听,所以当即回绝,这种坚强的性格也很母亲带来很大的感染。这时候已经很明确,就要追随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所以当时非常欣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准备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当时从纽约过大西洋,乘坐当时缴获德国最大的船“胜利号”,回国向解放区。当时母亲很有感触,因为当时乘着“胜利号”向着解放区,长期的民主革命以后,自己一家有着向着解放的感觉。没想到由喜到悲,到了苏联领土黑海的时候出现了“黑海事件”,母亲的父亲和最小的妹妹都因为这次事件去世了。当时毛主席、周总理、董必武、朱总司令都联名发了三次电报。所以姥姥立即捧着骨灰回到解放区。母亲常常回忆起这件事情,觉得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因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可能也就是生离死别,通过这次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母亲常常在回忆。当时牺牲以后,朱总司令对冯玉祥将军有一个挽联“为民主而生”,母亲记忆非常深刻。母亲的父亲和小妹是为民主而牺牲的,而且小妹当时才19岁,那个船很大,首先是自己父亲旁边有一个卫生室、通讯室先起火的,首先这个船出现火之后,最后没有发现小妹,连骨头都没有发现,当时非常奇怪,最后这个船上的火灭了以后,再去找,还是没有。所以母亲总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些事情,那种情况下随时有暗杀的感觉,应该是被伤害或者是牺牲,或者是殉难。这也给母亲一种非常坚强的性格。为什么会牺牲?因为当时反蒋,当时一定要向解放区,所以被坏人所害。应该要坚强起来。 [11:05]U5i老兵苑

U5i老兵苑
U5i老兵苑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