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可能会对中日民族主义“各打五十大板”,当然,外界的态度未必就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但我们需要警惕,如果与日本在所有具体冲突中争胜利感觉,这种胜利很可能在战略上是廉价的,为此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未必符合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长远利益。
中国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对日本妥协,但我们或许需要跳出与日本你来我往的“强硬竞赛”,不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浪费在日本的三流政客、无聊文人和极端媒体上。
中日国家力量已经实现逆转,时代在变,中国面对日本需要不断建立、巩固强者的自信,牢记历史,但同时摆脱旧时代的受害者心态。日本现在很愿意中国全心全意陪着它闹,中国不能为这个衰落的岛国不断伴舞。我们在释放自己的情绪时,需要保持定力和理性,不尾随日本走得太远。
我们要防止一种舆论定式:只要对日强硬,与其针锋相对“死磕”,就大快人心。如果长期这样,就会束缚中国的外交空间和智慧,由日本“一根筋”的对华政策,派生出中国的策略僵化。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注重战略的运用,反对专注于一时一事的赢输。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向亚太和全球的超级舞台,我们对战略的理解和运用战略的气度都应超越古人。让我们做一个假设:给孙武或孔明写封信,问问他们今天的中国应如何应对日本,我们应能大致猜出来他们会怎么说。既然如此,让我们别离他们的“锦囊妙计”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