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群英论见 > 网友投稿 > 正文 >

张界与海看(柳爱)对毛泽东诗词的赏习见解

2014-06-05 17:19:0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04 年三月在潍坊的一次媒体会议上,我说过这样的话:“没文化的人是有特点的,即:他不单认为毛泽东的诗写得好,同时还认为毛的书法堪称一流。”

  04 年三月在潍坊的一次媒体会议上,我说过这样的话:“没文化的人是有特点的,即:他不单认为毛泽东的诗写得好,同时还认为毛的书法堪称一流。”我说完后,大家就都不搭理我了。在会议的最后几天,几乎没人再主动找我攀谈。更有一位女诗人打老远就绕着走。起初我以为是女诗人看上我了,为了表示其羞涩故意为之的,后来想了想,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假如看上我,她应该先打个媚眼再绕着走。可事实不是这样。

  前些日子央视播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诗人毛泽东》,看后的第一感觉是:主流媒体正试图将毛泽东在原有的头衔上添加诗人和书法家。

  鄙人喜欢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但鄙人同时反对把毛叫做诗人和书法家。这情绪如同我讨厌用“鄙人”二字,可我用了。假如有人这样说: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书法家毛泽东同志永垂不朽。我想他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该挨板子。我想,恐怕连主席自己也会不高兴的。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一定烦透了。但现代人哪里顾及得了这些?

  毛有两首沁园春,一首是 1925 年的《长沙》,一首是 1936 年的《雪》,要说规范,没有可比较的,但要说喜欢,我更喜欢《长沙》。这当然与时间背景有关。 1936 年毛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央以及全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因此诸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就显得非常虚张声势。这样写的结果,除了营造一个虚假的气势,还缔造了一大批马屁精——有人一谈到“气势”,就拿《雪》说事儿。在其位言其事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那也叫气势,那么“两腿辟开生死路,四海由此定乾坤”气势更是不得了,但这只是生孩子而已。

  同学也喜欢毛的词,最是让他荡气回肠的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他说,简直绝了。对此我非常同意。毛有许多诗词里都有神来之笔。比如清平乐《会昌》里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里的:“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等等,都可以用绝唱来比喻。但诸如“不需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客观说就属于下下之作了。

  毛喜欢用“寥廓”二字,如:《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采桑子《重阳》里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还有就是七律《答友人》里的:“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些都能说明一些主席的心境与习惯。寥廓不是辽阔,寥廓里有既有目空一切,也有极目无敌,寂寞寥落。由于《长沙》诞生于 1925 年,因此格外让人佩服。这也是我厚《长沙》而薄《雪》的一个因由。寥廓是一种姿势,这样的姿势让毛看上去与众不同。

  主席的词要比诗要好。但诗好像更合国人的胃口,他的七律由于琅琅上口,因此流传甚广。好的诗句诸如“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都是让人为之一振的美妙佳句。但我总的感觉,主席的七律里,平庸的句子更多,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再比如“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感觉还是失了水准。难怪他在六五年《致陈毅》信中,口吻极谦虚地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

  老人家的情诗还是很感人的,尤其早年当“愤青”的时候的作品。比如 1921 年的虞美人《枕上》和 1923 年的《贺新郎·别友》。无论“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还是“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无论“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难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还是“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寰宇”,都给人一种爱恨焦灼的“大情圣”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对于他,对于我们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惜,人们只要“气魄宏大、想像雄奇”不关心他的情。其实,主席最杰出的情词是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还要再读吗?一句心碎!

  当然,好诗也有歪读的。有人甚至把“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泪”,解释为欢喜之泪——欢喜革命胜利,甚至印到教科书里。这样的人在现世里多如过江之鲫,道貌岸然大行其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告诉你,这里的泪,就是苦难与痛苦的泪,就是悲凉与难过的泪,就是再无法“重比翼,和云翥”心酸的泪,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平凡的毛泽东。我喜欢这样的毛泽东。

  主席诗词里充斥着许多乏词冗句,甚至大白话。比如清平乐《六盘山》里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又比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里“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再比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里“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清平乐《蒋桂战争》里的“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当然不止这些。这些句子要是出自凡人之手,就叫败笔,甚至涂鸦。可因了一种地位与权势,人们还是用“频频点头”来肯定,这样的觉悟着实让人痛心。主席的诗词里,属 1961 年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最惨不忍睹,几乎让他失去当诗人的基础。

  在中国,“文以人重”是古今文艺界的一个基本事实,有人用“乌纱帽底好题诗”一句话来概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只要他有权势,我就甘当鹰犬,那管良知的泯灭。更有谁还在乎,当代人的评价会影响后世的评价;当代人在评论里的趋炎附势,会导致后代人在考据里也会趋炎附势,把古人的势利之见继承下来。这是怎样的悲哀?

  说心里话,不想让毛泽东当诗人,更不愿有人叫他书法家。这是骨子里的信念。他的诗抛开了政治,文学意义寥寥无几,爱屋及乌要不得。他毕竟无法跟任何一个纯粹的诗人相提并论,就如同,任何一个诗人无法与他的历史业绩相提并论一样。古代帝王多好文,甚至不务正业地好文。陈后主、南唐后主——陈其年所谓“两家后主”,在文艺上是名诗人,在帝业上是败家子。

  毛泽东是伟人就足矣了,爱他,就不要叫他诗人、书法家,这样老人家会更心安。拜托!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