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外国人忆1950年代干部特权:有专车特供 脑满肠肥

2014-06-05 16:54:0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卷入了狂飙突进的“文革”风潮,甚至一度成为单位造反派领袖。这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如何经历群众运动的狂喜和幻灭,又如何反思?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卷入了狂飙突进的“文革”风潮,甚至一度成为单位造反派领袖。这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如何经历群众运动的狂喜和幻灭,又如何反思?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未来二十年或许是中国现代民主建设最关键的时期。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百多年中,全国规模的“民主尝试”有两次,一次是辛亥革命后民初议会政党政治,另一次是“文革”初期的群众造反运动。这两次尝试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失败得很惨。民初议会政党政治实际上只是少数精英知识分子、上层政客、军人的游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只带来了军阀混战;“文革”初期的群众造反运动确实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其失败除了高层的因素外,群众本身在民主理念、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上的不足或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我常常惊异于为何在像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最高学府,“文革”中兴起的各群众组织也不能通过民主选举的文明方式建立秩序,而是选择以惨烈的武斗解决分歧,而且即使在毛泽东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劝阻下,武斗也始终难以平息,最后靠高层派军宣队、工宣队强行进驻缴械才解决问题。

  李敦白是一个美国人,从小就建立起基本的自由民主理念,同时他又非常深入地参加了“文革”,甚至成为单位造反派的领袖,在“文革”初期北京造反派中很有影响。所以,他对“文革”中群众民主尝试的观察相当深刻犀利,对于关心民主建设的中国人来说,这是相当珍贵的历史记录。

  李敦白出身富裕家庭,是一个单纯、富于同情心的美国左翼青年,参加过美国共产党。他在二战期间参军,因学过中文被派到中国战区,对中国革命发生了兴趣。退伍后,李在宋庆龄、周恩来的帮助下到了延安,决心投身中国革命,并且由李先念、王震做介绍人,经中央五大书记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要担任中共对外宣传广播的英文翻译工作。但是,在革命接近胜利的1949年,受斯大林炮制的斯特朗间谍案牵连,李敦白遭到6年多的单独监禁,直到斯大林去世两年后才平反释放。这样惨痛的冤屈并没有摧毁李敦白对中国革命的信心,他没有选择回美国,而是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李敦白也因此获得了中共的信任,受到很高礼遇,担任广播事业局高级外国专家,负责对外英文广播稿的把关,月工资高达600元,是普通中国职工的10~15倍,超过了国家主席毛泽东。这使他过上了优裕的生活,有大笔的余钱购买许多昂贵的明式红木家具。毛泽东曾两次当面向他道歉,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他的生活也未受影响,还被吸收进《毛泽东选集》英文翻译工作组。

  接下来,他见证了“文革”初期的群众民主,并热情深入地参与其中,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富于启发性的观察和思考。(下文引用的材料均出自李敦白、阿曼达·贝内特著,丁薇译《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对优裕生活的自责,对官僚等级制度的失望

  李敦白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相对于普通的中国人,非常优越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感觉自在,他拥有的干部特权反而让他觉得违背了共产主义理想。有一天在报纸上读到焦裕禄的故事,他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