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焦裕禄的故事民众为何50年不忘 百姓谁不爱好官

2014-06-05 16:53:5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地吟诵了自己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这首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词作,再一次激起人们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地吟诵了自己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这首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词作,再一次激起人们的情感波澜,内心充满对焦裕禄这位党的好干部的崇敬之情。焦裕禄同志逝世50年,而焦裕禄的故事为何让民众50年不忘?

  兰考因有了焦裕禄,成为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每年前往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我同许多人一样,每一次到兰考,寻觅焦裕禄生前的足迹,仰视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读读父老乡亲怀念他们敬爱的老书记的纯朴感情,总会生发一种心灵的碰撞、灵魂的洗礼。

  在兰考,有一种植物总与你相伴,那就是泡桐。当年焦裕禄为了抗御风沙,曾倡导并组织群众广植泡桐。焦裕禄当年在胡集村调研时亲手栽种的一棵泡桐树,如今已长成双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泡桐原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木,因与一个崇高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人们便亲切地把它称为“焦桐”。这一名称被写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走在兰考的大地上,到处可见这一生命力极强的树木,一排排、一片片,形成郁郁葱葱的泡桐林,美丽的村庄在绿色的环抱里,黄河故道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

  泡桐树不仅是锁住风沙的“功臣”,也是兰考人民致富的“银行”,更是兰考人民的精神支撑。仰望焦桐直插云霄,如一座挺拔的精神坐标,看似无语,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种泡桐,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用今天的话说是他的政绩。焦裕禄不是不知道,泡桐虽然生长较快,但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成林的,自己在任上所下的苦功,只是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但他却无怨无悔,不仅生前没日没夜地干,积劳成疾,还叮嘱人们“我死后请把我埋在沙丘上,活着没有治好风沙,死后也要看着你们把风沙治好!”焦桐成长的历程,见证了“打基础、谋长远”的历史价值,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胸怀和崇高境界,也为什么是政绩、党员干部应该留下什么样的政绩,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兰考,有一种感觉总与你相随,那就是焦裕禄并没有走远,焦裕禄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在大街小巷,在机关的办公室、会议室里,到处可见焦裕禄的画像和照片,他仍然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土地,看着兰考人民是怎样实现把风沙治理好,把家园建设好。无论是干部“看见泡桐树,就想起老书记”的感叹,还是群众每年把蒸出的第一笼新麦馍馍摆在焦裕禄墓前的情景,都真实地告诉我们,焦裕禄并没有离去,他永远活在兰考人民的心中,他依然与兰考人民并肩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个已经逝世整整50周年的县委书记,为什么老百姓会对他念念不忘?每当提起他,都寄予那样的深情?答案其实很简单,他是老百姓所称道的好官,他给老百姓办了好事,谋了福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们不会忘记,在大雪纷飞的晚上,焦裕禄冒雪看望双目失明的梁大娘。老人摸着焦裕禄的手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在老人耳边说:“我是您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人们不会忘记,焦裕禄在“两个时候”喜欢出门:风沙最大时,去掌握流沙肆虐的规律;暴雨最大时,去感受洪水流逝的变化。老百姓说:“俺见到焦书记最多的时候,是在风里、雨里和沙窝里!”人们不会忘记,焦裕禄喜欢拜三种人为师:热爱劳动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人穷志不短的人。焦裕禄是一个把群众视作父母和亲人的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是一个用脚步丈量党的群众路线的人,他总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焦裕禄是一个有大德、大胸怀的人,大德在民,大胸怀在天下。他的人品、官德、党性,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处处想着群众,事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他为人民群众所念叨、所敬仰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共产党人能将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办成事情的根本原因。

  公道在人心。从古至今,好官都是百姓之幸、百姓之福、百姓之盼。“百姓谁不爱好官?”焦裕禄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在当今更应该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良心之问、党性之问、使命之问。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