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

2014-06-05 16:38:4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房子的问题关系到人们能否安居乐业,因此古往今来一直备受关注。杜甫和陶渊明这两个历史名人在住房问题上算是具有代表性的。陶渊明住在“世外桃源”,杜甫则住“漏雨草堂”。但史实却与我们了解的有所出入。

在中国历史上,名人置业的轶事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东晋的陶渊明,另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前者住到了“世外桃源”,为后人羡慕嫉妒恨;后者在成都建了一处“草堂”,成了买不起房的象征。其实,这是两个被我们“误读”了千年的史实。

陶渊明为啥“不为五斗米折腰”竟还在官场混了13年?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据《晋书·渊明传》记载,他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在41岁时挂印去职,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因此,陶渊明一直被后人视为超凡脱俗的代表。

从上述这段生平简历上看,陶渊明的人生和仕途似乎很失败。陶渊明的家世显赫,且相当有才,“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他在29岁时便出仕当官了,但他没有干几天就“不堪官吏职”回家了。实际上,他是觉得当“公务员”劳心又劳神,还不如回家种地晒太阳。

此后,陶渊明还有几次出仕的机会和经历,但他终究没有当上大官,最有实权的职位是最后的彭泽(今江西彭泽)令。在这个位置上,本应该是继续晋升的极好台阶,可陶渊明却没有抓住就又离职了。

陶渊明的具体辞职时间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在萧统主编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记述:“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