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群英论见 > 历史评论 > 正文 >

前苏联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多诺贝尔奖?

2014-06-05 17:21:3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中国大陆人对诺贝尔奖的心态是一直酸溜溜地予以攻击,莫言获奖总算一定程度上堵上了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不咸不淡的嘴巴,因为我们一向的态度是:自己得不到的总是坏的...

  中国大陆人对诺贝尔奖的心态是一直酸溜溜地予以攻击,莫言获奖总算一定程度上堵上了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不咸不淡的嘴巴,因为我们一向的态度是:自己得不到的总是坏的,自己拥有的就是好的。现在有了,可以不诋毁了吧?不过,关于英语和汉语的隔阂问题、西方评委为主的问题,等等,相必长久时间内依然会被国人认为是得不到诺奖的原因。这不是我想讨论的问题,因为拿出另一个例证,就可以代替我的解说,而且非常有力。

  前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在体制上具有可比性。关于前苏联对知识分子迫害的问题,以及学术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严重程度,更是毋庸交待的常识,举世有名的李森科事件就是一例。从语言的角度看,俄语与英语的隔膜也不会亚于汉语。但前苏联在自然科学在诺奖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1958年,谢苗诺夫、塔姆、弗兰克、切伦科夫获奖;1962年兰道获奖;1964年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获奖;1978年卡皮察获奖。另外还有逃到国外的几名科学家也摘取了诺奖桂冠。在文学领域: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获奖;1968年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获奖;1970年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获奖。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有好几名诺奖获得者,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当体制和语言问题都不是是否能够得诺奖的主要决定因素时,人的原因就成了几乎所有奥妙的所在。

  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好学

  中国人喜欢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恨不得说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帅出征守住的地盘,早就让俄罗斯拿走了,中国人收获了只提当年勇的谈资。比起亲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访。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国扮作小学徒,汗流浃背低声下气学技术,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苏麻拉姑学宫廷斗争术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彼得回国后采取各种措施逼迫啃老族学习,比如不读书的贵族子弟不许继承土地,等等;兴西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内容。康熙在这方面简直鲜见业绩。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这位女汉子对外拓展疆域,对内高度重视母亲质量提升,她办的女子贵族学校,教育和培养俄罗斯女人在自立自强和培养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经过他们的努力,俄罗斯在极短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之前宫廷都使用法语的“野蛮”小公国,一跃而成为19世纪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辉煌成果的国家,举国上下学文化。即便在苏联解体时期的内外交困中,俄罗斯人排队和坐地铁都能默默读书,现在依然。学习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而不像中国地铁里除了打盹发呆就是玩手机。

  东正教“末日论”的激发和爱国主义激励

  前苏联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东正教大国,他们认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俄罗斯人,最重要的就是看对方是不是虔诚的东正教徒。俄罗斯民族继承了基督教(最早来自犹太教)中的“末日”观点,认为弥赛亚将要降临。此外,俄罗斯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东方特点的莫斯科和西方特点的圣彼得堡并立便为典型标志。)他们不想承认自己是亚洲人,但欧洲人却排挤它,蒙古和斯拉夫专制传统深深植根其中,这种无根性更加剧了其民族危机感。他们还具有上帝选民的思想,认为俄罗斯人总是对的。但他们对末日的态度,不是中国人所谓世界末日前吃尽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时间赛跑、在末日到来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种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责任意识。为此,俄罗斯人为了维系民族和国家的完整,强国和在世界上发声一直是执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从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政治多么黑暗,专制如何猖獗,生活多么苦难,外表多么服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独立自由的世界: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对流放和死亡的从容不迫与前仆后继。诛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数,就因为内心那块圣洁的天地。前苏联的诺贝尔奖集中于基础学科和文学领域,而非当时军备竞赛激烈的应用科学领域,原因或许也因为如此——没有功利性追求,只为纯粹。

  在上述意义上说,民强、尤其民心强;精神强,才是真正的无敌。深层的方是有底气的。有些事,表面的差异微不足道,实际上岂止十万八千里。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